当前位置: 范文大全  >  调查范文  >  调查问卷范文  >  2017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2017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⒉通过调查,可看出大学生对日用品的消费尤其是洗发水的消费比例很大。各大洗发水商家应注意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并更侧重于自身产品的差异化,特殊化,比如生产有利于清醒大脑,集中精神的洗发品牌等等。

  ⒊在一个地区的各大院校周边开设连锁快餐店,提供专门针对学生的特色饭菜,并凭借良好的快捷的服务,干净卫生的就餐条件必能赢的广大学生的青睐。

  总之,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在逐渐扩大,人们对其关注也逐渐提上日程。因此,大学生消费市场定将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各企业、商家应深度拓展其消费市场,抢得先机。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三

  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力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区域的经济发育程度和发展水平。作为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之首的府谷县,至上世纪末,非公经济已在县域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二”,由原来的“配角”变为“主角”,近年来更是呈现出速度、规模、效益、后劲同步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在非公经济的强势带动下,府谷县先后跨入“西部十强”和“全国百强”,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一、艰辛的历程

  府谷县是陕北发展非公经济最早的一个县,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历届县委、县政府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做好服务为主旨,持续推进非公经济发展不动摇,不懈怠,一任接着一任抓,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走出了一条具有府谷特色的发展之路。其发展历程大致可总结为以“快、多、大、好”为明显特征的四个阶段:

  (一)创业起步阶段(1984年—1991年)。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可用“快”字来概括。府谷非公企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称乡镇企业。为了鼓励非公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该县于1984年制定了鼓励发展乡镇企业的“十六条规定”,鼓励乡、村、个人大力发展加工业、运输业和个体工商业,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兴办企业,并给个人企业戴上集体企业的“红帽子”,明确规定“凡三户以上农民联办的企业,均按集体企业对待,享受免税三年待遇”的优惠政策,有力调动了全民创业的热情,初步形成了乡办、村办、联办、户办“四轮驱动”的发展局面。短短几年时间,全县企业由101户发展到1809户;产值从572万元增加到2.1亿元;从业人员由1717人增加到11615人。这一时期,许多小厂小矿如雨后春笋般突兀崛起,主要发展了小煤窑、小水泥、小电石、小焦化、小泡花碱等“五小企业”,发展方式多为“小打小闹”,起点低,规模小,属家庭式、作坊式经营。

  (二)快速扩张阶段(1992年—1999年)。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可用“多”字来概括。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以及神府煤田的开发,为府谷非公经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以放手加快发展为主题,在规划审批、土地征用、物资供应等方面向非公企业倾斜,规定外商独资或利用外资技改的企业,免征所得税一年,两年后只征收10%;对参与合资、合作的企业,减征或免征三年产品税和增值税。同时帮助非公企业争取贷款扶持,使非公企业由局部向面上发展,非公经济一跃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府谷县也因此成为榆林乃至陕西发展乡镇企业的典型。到1999年,企业发展到2658户;产值17.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77.9%;上交税金3286万元,对财政的贡献率达59.6%;从业人员达到19977人。这一时期,以电石、硅铁、碳化硅为主的高耗能产业项目,成为民企投资的主体,呈现出“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发展局面。由于当时国家产业政策没有明确限制,企业盲目跟进,一哄而起,表现为数量多但规模小,增长快但效益低;择业趋同,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发展不够平衡。

  (三)调整整合阶段(2000年—2005年)。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可用“大”字来概括。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治污力度的加大,解决非公企业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府谷面临的主要矛盾。县委、县政府以关小上大、环境治理为重点,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定,痛下决心,关闭小煤矿180个,小炼焦厂127户,泡花碱厂56户,小炼铁厂28户,小水泥、碳化硅厂等41户,引导非公企业联手发展大煤矿、大电厂、大水泥、大载能工业,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五大产业为支柱的新型工业体系,涌现出兴茂、恒源、天龙、万源、方正等一批大型非公企业。这一时期,随着“关小上大”政策的落实,促进了非公经济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五年间,非公企业从业人数增加2.6倍,上交税金增加8倍。但当时受技术水平低和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制约,跟不上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要求,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软、散、低、弱的特征尤为明显,同时受内蒙古、宁夏等毗邻地区政策环境的吸引,大量民间资本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