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供给侧改革2017心得体会(2篇)
从以上五句话的*解读,我们不难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深了认识: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改革的内涵是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让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给,让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在互相推动中实现经济发展。两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提出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完成这五项任务,需要发挥政府弥补市场不足和支持市场功能的作用,但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要充分认识、适应和尊重市场规律,政府的行为需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需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向相一致。第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着眼当前又要立足长远。作为强调“治本”的改革,一方面抓紧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力求尽快见效,尽快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更突出长远的转型升级和活力激发,如补短板就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推进、统筹谋划。
供给侧改革是问题导向下引领新常态的动力体系再造,是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性改革,是在改革深水区的攻坚战!习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改革,“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让我们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从供给侧出发,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科学认识供给侧改革2017心得体会【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需求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居民对产品品质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而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以致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这种供需结构不平衡、不协调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信贷消费模式难以持续,转向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高端制造业出现回流;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凭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抢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市场。我国随着要素成本逐步提高,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减弱,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面临“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双重挤压态势。这都对我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
为实现我国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打造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我们需要从供给侧发力,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供需结构错配,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一方面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通过去产能、去库存**沉淀的生产要素,使要素从过剩领域流到有市场需求的领域、从低效率领域流到高效率领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有效供给能力,使我国供给体系和产品品质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要不断清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促进生产要素在行业间和行业内的自由流动;完善金融市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健全市场诚信体系,充分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市场的不断成长。同时,要特别注重创新驱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使新增长点汇聚成强大增长动力。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行动,为新常态下“怎么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