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讲话心得感想
二、解决我国经济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必须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匹配、不平衡、不协调,核心表现在供给不能适应需求变化的调整。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数量有余而质量不足并存,传统、低端、无效供给过多,新型、中高端和有效供给不足,供给在数量、质量、空间、能力、体制等方面对需求升级的不适应、不匹配。2008年以来,引发我国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调的主要原因是趋势性和结构性因素,因此迫切需要汇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必须从供给侧着力,以改革为根本出路,增强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质量。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它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则是深化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方面的结构性问题。要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必须下定决心、用大力气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去一降一补”这五大重点任务是我们必须要啃下的五块硬骨头:只有化解产能过剩,才能为优化供给结构腾挪空间;只有降低企业成本,才能让企业轻装上阵、激发活力;只有化解房地产库存,才能稳定房地产市场、形成良好预期;只有扩大有效供给,才能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只有防范金融风险,才能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三、广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有先发优势和雄厚实力
“供给侧改革”在世界各地都有过成功经验,无论美国里根改革、英国撒切尔改革,还是澳大利亚的自主创新计划、日本的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都是“供给侧改革”的鲜活案例。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九五”期间,广东也曾着力推动过一场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为核心内容的“供给侧改革”,通过组织系列大型调研论证,找到了一些产业供给与需求失衡的症结,并针对产学研结合的薄弱环节,提出创建产学研联结的资本纽带,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新的驱动机制,使技术这个生产要素供给与市场需求有了较好对接。在此基础上,中共广东省委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增创四大发展新优势,突出抓好三大发展战略,印发《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此后又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创新机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次改革的显著效果就是有效防止了亚洲金融危机**下经济下滑的危险,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使广东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轨道。广东“九五”期间探索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实践,虽然与如今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内涵不尽相同,但是为我们今天顺利推进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也为广东在全国领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先发优势。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行动上,广东迈出了坚实步伐。2017年2月28日,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首个省级供给侧改革总体方案,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坚持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三管齐下,消化无效产能、培育崭新动能,让经济发展获得新的动力。近年来,广东从供给侧入手,着力用改革的办法破解结构性难题,已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已经先行一步。比如,大力抓创新驱动发展、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产业园区建设、民营经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等。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阶段,必须要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找准关乎广东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统筹研究谋划,找到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广东方案,一方面要持之以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持久战,以最大的毅力忍受改革带来的阵痛和影响经济增长的代价;另一方面要着力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通过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制度体系和营商环境达成目标,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