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调查
二、在与用人单位和企业签订合同或者书面协议时,应考虑清楚,协议中的条款尽量详尽些,这样才能在产生纠纷时有凭据可依。大学生打工时,要保留工作卡、工作记录等能证明曾为用人单位工作过的证据。如果出现拖欠工资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寻求帮助,也可以凭借保留的证据对其进行民事诉讼。据相关人员介绍,在"不去正规就业中心找工作的原因"一题中,有42%的学生选择了"嫌麻烦",30%的学生选择"没那个意识"。而在校大学生打工维权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症结之一在于现行《劳动法》并未将在校大学生包括在调整范围内,在校大学生只能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权。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所要争取的不过几百上千元钱,但诉讼成本可能高达好几千元。,并且还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打官司打不起,只好忍气吞声。因此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部门提醒大学生:想要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就要从找工作的源头入手,对校园周边的小广告、报纸夹缝广告等,需持谨慎态度。对大学生打工者而言,打工者的三思是必要的,笔者以为以下三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打工不能放弃学业。大学生打工者的第一身份是学生,因此我们在处理打工和学习时,应以学习为主,打工为辅。
二、打工要为"能"动而不为"利"动。挣钱确实也是打工的一个目的,但这不应该只是唯一目的。对大学生而言,如果能利用打工增加社会能力,这无疑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但打工最好能与自己所学专业的有关工作结合。
三、打工应擦亮眼睛,提高自身素质。
打工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在良莠不齐的社会大染缸里,必须有一双洞察社会的慧眼,在思想上多一道防线。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发现,虽然许多大学生都认为打工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打工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然而,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
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此,笔者也要提醒在校大学生,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
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