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范文大全  >  调查范文  >  调查问卷范文  >  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图6.放学后主要干什么

  课余生活作为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对课后生活有较大的不满意。特别小学放假早,回家后父母还没有下班,自己处于无人看管的情况,希望学校能为他们提供更多更有意思的活动,例如一些兴趣、文体方面的活动,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活动,可以有更多的伙伴,可以跟当地孩子打成一片。另有部分学生希望有人可以免费或者家庭能承受的价格,为自己辅导家庭作业,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农民工子女寒暑假是如何度过?学习、回老家、帮父母干活三件事加起来超过了90%,占据了假期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和精力。可见,他们的假期生活单调无趣,缺乏兴趣和爱好方面的培训。对于“若学校开展寒暑期班,希望学到哪些内容”的问题,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希望能学到文体、艺术的兴趣培训班、希望学校能开展一些娱乐活动,32%的学生希望能进行一些知识的复习和预习。

  篇二: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生力量。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会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所构建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是指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公平;人际关系环境和谐,社会稳定。但是如果没有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和谐,甚至连子女受教育这样的基本人权都不能保障,那么我们的和谐社会就只能是少数人的和谐。本文拟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为背景,探讨当前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问题。

  关键字: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因素、解决对策

  近几年,各地贯彻执行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农民工子女就学状况有所改善。但一些地区政策落实不力,改革进展缓慢,农民工子女就学难、受歧视的问题,仍成为贻误儿童、影响农民进城就业和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要因素。当前需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推动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平等融入城市的进程。?

  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1、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受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是否平等的重要指标,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具体反映在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等方面。他们的就学渠道主要有:第一,在公立中小学借读。第二,就读于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所办的学校。第三,进入民助公立(或公助私立)学校学习。第四,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第五,在家乡学校接受教育。抽样调查显示有65%的适龄儿童在家乡接受教育,他们的父母亲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处在教育的边缘地位。第六,部分农民工子女失学或辍学。?

  2、就学过程不平等?

  第一,与城市孩子同处一校的农民工子女,由于户籍的限制,必须比城市孩子多缴纳高昂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他们生活的经济条件比城市孩子要低很多。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公立学校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类是城市中基础薄弱的学校,二是城郊的乡镇学校。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经常是“插班”或者是被“单独编班”。由于户口不在当地,经济条件薄弱,常被公办学校的城市学生排斥;由于父母工作流动性大,学校有时会疏于管理;由于没有学籍,成绩因此不计入教学考评,甚至无机会参加学校或当地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种活动,以及“三好学生”的评选和一些体育竞赛;部分教师素质不高,往往歧视农民工子女学生,甚至剥夺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资金短缺,且不少学校办学以赢利为目的,办学条件被降到最低,因此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设备奇缺、管理水平低、师资力量弱以及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等。所以农民工子女尽管有学可上,享受的依然是比公办学校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还有比较严重的城市本位观念,不但不落实国家的政策,对这些学校进行财政补贴,改善教学环境,反而以地区、部门利益为重,动辄以办学规模太小、条件太差等不合规范为理由将学校关闭,不给予其合法的办学地位,全然不顾流离失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