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论文:小组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班主任论文:小组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作为一线的班主任,我的班级评价可能不符合有些专家眼中的标准,常见的评价是指学生的作业、小测验、问卷调查表、小论文、计划书、实验报告、活动过程纪录等表明学生学习状况的原始资料,还包括对上述内容的评价,如分数、等级、评语及改进建议。但在繁忙、琐碎的班主任工作中,运用上述评价方法恐怕只有神仙才会做好。我觉得评价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做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发展。但如何才能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到应有的作用呢?在跟随赵处长的研训班学习后,我和处长学到了小组技术中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的应用让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提出、指教。
引例:小宁是我班最让我头疼的男生,这个孩子脑子并不笨,但极其懒惰,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家长管教的方法也不得当,除了妈妈,家里其他人都宠惯得厉害,四十分钟的作业,三个小时也做不完。在学校里,小到记作业记事本,大到上课听讲、测试都得班主任亲自过问,否则就偷懒应付,中午不让他出去,他就不出去,就在座位上坐着,无动于衷,也不认真完成我布置的内容。在实施小组技术后,他的期末成绩语文、数学两科都过了90分,平均分达到了92.5。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进步呢,这还得从我班的评价改革说起。
我班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产生的具体作法如下:每学期初按照上学期的综合表现排名,师生共同推选出小组长6-8名,不重复担当。所以到现在为止,我班已经有32名同学当过小组长,超过我班同学的一半,这让大多数同学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到校日,全班同学无一缺席,因为那天将产生新的小组,同学们都很期待。在同学们推荐和自愿的前提下先产生了6名组长(因我班正好60人,这样每组10人,每周各组评比时就不用算平均分了)。六名组长拿出纸和笔,到前面讲台站好,座位上的全体同学起立,由组长轮流挑选组员,先是第一组组长开始选人,每次一人,男女搭配开,即这次选女生下回必须选男生,点到的同学如果同意就坐下,这样循环下去,直到选完为止。
平时班级的教育教学都结合小组评价进行,例如:测试成绩、纪律、卫生、贡献等。每月评出冠军组颁发奖品、或以外出游玩作为奖励。但小组评价毕竟是从整体上的考评,学生个人的成绩获得认同、得到肯定的愿望也很强烈,所以我在五年下学期又设置了个人评价《谁与争锋》,评价的范围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这两项评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进行数学测试,每组满分和99分都能为本组加上分,而最差的会给本组扣分。学生以自己有能力为本组加分为荣,对于落后的,有可能为本组扣分的同学,全组帮助、辅导他。在这种“团体压力效应”与“目标效应”心理方法调动下,我班卫生方面从不用我担心,学生天天中午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经常是我说别扫了,今天够干净了,他们还是不同意!以前经常迟到的同学在按小组评价后也很少迟到了,原来每天早晨,小组成员们轮流给他打电话催他快点,别晚了。小组评价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各方面的积极性,学生们的集体观念、进取心都在增强,班级也有了很强的凝聚力。
但是由于每组成员的差异性、而评价时只看小组总分,奖励总分高的前三名小组,一段时间后,“三个和尚挑水”、“滥竽充数”的现象开始滋生。小组后进生逐渐产生我不努力也没事,我们组不会受到影响的心理。于是,在六年级时,我把《谁与争锋》改为小组评价表格,使得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我把小组的10个人列成名单,贴在墙上,指定加减分的规则,变原来的小组积分为给小组的每个人加减分,周五的时候先计算每个人的得分,再计算小组总分。然后分个人和小组两方面奖励强化。一般分成3个等级,得奖率为90%以上,只要不得负分都能得到奖品。旨在让每个孩子得到肯定,看到希望,学生要想得到更棒的奖励下周还要努力。
为了提升学生内涵,培养阅读习惯,在我的班级,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课外阅读至少30分钟,但学生买书的速度跟不上读书的速度,为了让家长省钱又能让孩子读到更多的好书,我在每周五都举办图书交换活动,让学生们每人带一本读过的好书,放在桌面上,得分高的同学先下去选书,谁的分高选的范围就广,最后每人都能交换到一本。一周读完,然后下周交流,和书的主人互相提问题回答,胜者加分。同学们比着读,还得认真读,既有速度又有质量,共同享受好书带来的快乐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