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范文  >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宣讲会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宣讲会心得体会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成熟的、可复制的制度及其建设成果。根据党的十八大的最新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被认为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国情出发,经过长期独立探索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仅仅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还不够,因为不理解这三部分的内在联系,很难把握概念的演进和体系概括,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看起来好像都认识,但是记不住,也说不清楚,更搞不懂一些复杂一点的逻辑推理。这种情况不仅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就是在一些党校学员身上也有所体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是,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应该承认实践在前,理论在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时,毛主席说过:“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句话高度概括,高度精炼,极富哲理。从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看也是能够说明先后问题。那就是,干事业是第一位的,因为事业大了就需要领导,需要核心,所以干事业要依靠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第二位。共产党的领导首先是思想领导,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从这个逻辑的角度看,理论是第三位的。这就好比毛主席的革命斗争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一样,应该是先有毛主席在革命实践上、革命道路上的不断开拓,然后是革命实践、革命经验的不断总结、理论概念和基本观点的相继提出,再往后才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

实践与理论相互促进。30多年前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实践和追求,一直都是沿着这条路子在走,不管理论有没有形成,有没有发展,经济社会是一定要向前发展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定要向前发展的。因为作为执政党来说,给人民好的生活要靠实践、靠道路,给人民好的生活才能过好执政的现实关、完成眼前、今天的任务。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又必须同步实现理论的创新,以期长远可持续的发展,这样,才能过得了明天的关,过得了未来的关。对于这一点,可以通过党代会主题的发展来理解。十三大的主题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四大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五大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七大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八大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可见,不管思想变不变怎么变,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初心没有变,只不过同时也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二是,客观认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1982年到2007年,党用了25年的时间,才算是基本上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念的提炼。其中最为关键的历史节点有三个。首先,十三大提出了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科学判断,对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作出了12条归纳,可以说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总的框架。其次,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等新的观点,对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9条概括,为人们认识和把握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再次,十七大把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与基本路线紧密联系起来,完整地说明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此,理论上基本具备了解释我国所走道路的完整形态,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可操作的思想武器。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内涵的进一步提炼,为坚持和发展理论提供了更完整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