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宣讲会心得体会
客观认识理论的体系化过程。理论观点的形成、概念的解释是分散和凌乱的,如果不做体系化的归纳提炼,上升不到更高的理论层次,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对理论本身的发展都是无益甚至是有害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的最早提法,飞跃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二次是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飞跃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次是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飞跃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三个过程本质是基本观点的飞跃,是概念演进的飞跃。与之相对应,理论体系化的过程,也经历了三次飞跃,第一次的代表是“邓小平理论体系”框架,第二次的代表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框架,第三次的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化的过程,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内涵十分丰富,包含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成果,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一代代、一茬茬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揭示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点,为全党全国人民正确认识和把握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供了重要遵循。
三是,客观认识制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设计依据实践和理论。从根本制度到基本制度,乃至所有的社会制度,都不是凭空设计出来的,首要的前提肯定是现实的需要,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情况,但是仅仅依据实践情况是不够的,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没有办法实现制度设计的科学完备、系统合理、以及运转协调,因此每个国家的制度设计都会有指导理论或者是参考模板。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就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能够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进而调动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比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体现我国的社会性质、发展目标与价值取向,保障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又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进而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些制度的设计始终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基本国情的结合,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走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符合国情、设计独特、客观科学、有力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社会制度体系。
制度为实践和理论发展提供保障。经济制度方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得以建立,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加快形成,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的台阶。政治制度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人民当家做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发展。文化制度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社会制度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得以巩固和发展。可以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所取得的成果,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力保障,也正是有了制度的保障,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坚持和发展。
第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理论来之不易、制度来之不易,无论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国家、对民族负责,都不能轻易地否定、简单地放弃。要坚持,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以下四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