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理念更新
孔子打得这个比方很贴切,朽木,腐烂的木头,还怎么雕刻呢?如果以此来形容我们身边那些不思进取、懒惰成性、屡教不改的学生,貌似很恰当。
但是我在这里想探究的是我们的学生,当真是朽木一块了吗,如果他们真的烂了,怎么烂的。我非常赞许一位老教师退休前的一段感言,他说:"作为一名老师,我最大的功德不在于教出十几个北大的学生,而在于少带出一个危害社会的罪犯。"当然了,差生不一定都达到了危害社会的程度。其实,差生的表现多种多样,造成其差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我今天只想大家探讨一种现象,希望能够引起各位老师的重视。
我们学校前年入学的新生有一半是六周岁上学的,之前丹东市都是要求七岁上学。这些新生到校后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小”,个头小,举止行为幼稚,思考问题单纯。这还不是主要的,更主要的是不知各位老师是否能察觉到每个班级每个学校学习排名靠后,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答案是肯定的——男生。我们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尤其对于男孩。可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男孩子们似乎变得越来越不争气。后进生中,男孩儿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这是为什么呢?
前一段时间,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提出了一个观点:男孩子早于6岁上学可能是灾难性的选择。因为“5岁男孩子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我不知道这个提法是不是经过了科学的权威的论证,但是纵观我们目前的教育,从幼儿园起,孩子们就要开始面临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减负”喊了这么多年,我的感觉是越减越繁,而且受害的年龄越来越小。
我不想把这些归罪于盲目而且泛滥的各类办班补课,我只想提出,我们在校的老师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在学习成绩上达到他们的期望值的孩子们的要求太苛刻了,太缺少耐心了。我们不排除有的孩子真的不是考高分的料,但即便如此,那也不能表明他将来不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至少人家还有可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孔子强调因材施教,我们的许多老师虽然深知这一原则,却并没有对对班级里的学生因材施教,他们依然在用同一个标准、同一个模具、同一条生产线去创造(这个词用在这里很有点讽刺意味)同一种规格的产品。什么“多元智能”,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什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考试分数面前,统统都成了空谈。而那些令人痛心疾首的“差生”,就是这样被我们一手“培养”出来的。我们亲手扼杀了他们的兴趣,摧毁了他们的自信,湮没了他们的目标,撕碎了他们的耐心;将他们身上的缺点用天文望远镜来放大,却对他们身上可以称道的地方视若不见甚至嗤之以鼻。最后,用非常诚恳的语气说出最不负责任的话语“我尽力了,可惜差生就是差生!”
所谓差生,在某个阶段某个方面可能的确不如人意,但不一定永远会这样,人是要发展的;即便在某些方面的确很差,但他也一定会有自己不差的那一面。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才多用“后进”来取代那个“差”字。雕塑并非所有木头的唯一用途,每一名学生都是一朵绽放的花蕾,只要我们不先入为主,不离不弃,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的孩子总会将他的闪光点展现出来的。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谈班主任工作的理念更新,希望所讲的内容能够引发各位老师的思索。最后想用一句话作为今天的结束语——和学生同行,一同感受教学的过程给我们带来的充实感,让学生懂得幸福的含义,成为一个不但自己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只要我们是本着这样的目的去做工作,我们就一定会不虚此生,成为一个最幸福、最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