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理念更新
那么到底怎样来形容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好呢?我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是“同行者”的关系。正如有的教育专家提出了双主体教学的模式,就是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交互的“双主体”,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视界,通过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各主体之间实现“视界融合”,达成相互理解。教学工作是如此,德育工作和班级工作也是如此。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许多老师对孩子们说,我们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呢?在彼此交流沟通的基础上达到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扶持,最后共同进步。这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挺难。
1.学生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更不是可以驱使的小动物
大家想一想,我们的班级当中有没有经常发生类似的现象——体育课、体活课、微机课、美术课,说不上就不上了;哪位学生的表现不能够令人满意,体罚或是变相体罚(罚蹲、罚站、罚写、罚款、罚停课);不大点的事情,动辄就把家长找来;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他就成了专职的值日生、卫生清扫员;学校统一组织开班会,有的班主任就敢利用这个时间讲课、考试……
有的班主任,自己班的学生犯了小错,经常大光其火,声色俱厉的批评;可是如果被别的老师发现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他不说,也不许别人说。因为他觉得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的学生,丢面子。这种做法就很不好,迷失了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我们都着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但是这不应当是出于虚荣的目的,不能放任骄纵。学生不是老师的私有财产,不是我们**自己心中不快的“出气筒”,也不应当是炫耀我们能力水平的道具。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种种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在于某些班主任将自己的班级当做了独立王国,觉得自己就是国王,在班级里要拥有绝对的权威。他觉得对的就是对的,他觉得不好就不可以有人赞同,他们不理会教育法规,不遵循教育原则,不讲究教育方法,一切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他们扮演的不是领路人,也不是指路人,更不是同行者,而是放牧的人,学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任由自己驱使的小动物。这样就必然会凌驾于学生之上,这种教育很难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学生们看上去挺老实,挺听话,其实消极的、逃避的、逆反的、对抗的意识正在悄悄的潜滋暗长,最终印证了鲁迅的那句话——“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教学相长,才能不在学生面前落伍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非常的丰富,当今的社会呢,知识更新也非常的迅速。人类进入21世纪后,在当今知识经济爆炸、信息极为发达的社会发展时期里,各方面更新的速度还在继续加快、周期还在继续缩短。有这样的说法:“一天不学习,知识就会脱节;一年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五年不学习,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那我们的老师可以做一下自我检测,我们一年下来,都读了哪些书,我们的知识在哪些方面都得到了更新。我们必须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敢于面对,不停的学习。丹东市教师微机考试已经进行十年了,这期间我们还经历了不止一次微机考试,我们身边的老师有没有还不会用电脑出题的?教室里安装的多媒体设备有没有不会用的?有没有请别人帮助做幻灯片的?有没有没上过**的?有没有不知道MSN是咋回事的?有没有不知道贴吧的?学生嘴里动辄蹦出的网络词汇,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听得云山雾罩的?
我们上一轮带班成功了,不可能完全复制到这一轮带班的过程中。教育张三的方法用到李四身上可能就行不通,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学生谈话的效果也都会有所不同。刚回初一带班的老师,许多人抱怨“这一届的孩子怎么这么差!”于是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讲“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了”。其实每一届孩子的心智、能力、水平都在飞速发展,整体水平都有可能超过上届,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不然的话我们岂不是越来越倒退了!关键的问题是,不是孩子越来越不好教,而是我们的老师还想沿用原来的方法,这其实是我们的老师“OUT”了。只有边教边学,不断的更新,我们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跟得上学生的步伐。